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第五,刘备和诸葛亮在战略思想上有分岐。诸葛亮始终坚持自己在《隆中对》中的基本战略方针:跨有荆、益两州,西和诸戎、南抚夷越、东结好孙权、北伐曹操、复兴汉室。其中维护孙刘联盟,是最关键的内容。而刘备是个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者,缺乏明确的战略思想,只追求割据一方,称王称帝,对诸葛亮的联吴思想不太重视,这可能是他在用兵上不太信任诸葛亮的根本原因。
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(1619年~1692年)在其史学名著《读通鉴论》中,对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有很深刻的分析,择要译述如下。
“诸葛公之心,是一定要存汉的,一定要灭曹的。不交结东吴,则要受东吴的牵制难以兴起北伐之师。……而先主的心志则与此不同了。先主开始时想自强,后来则想自立为王,这种雄心不改,便与关羽合拍了。所以他信任诸葛亮不如信任关羽,而且不如孙权之信任子瑜(诸葛亮之兄诸葛瑾)。怀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,而且还怀疑他与子瑜相勾结……。先主不死,吴不止,北出祁山的军队也不能走出来啊……”
□ 关羽与诸葛亮的关系
关羽与诸葛亮的关系,史书上披露甚少,只有一些零星的记载。据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刘备三顾茅庐,请出诸葛亮后“与亮情好日密,关羽、张飞等不悦”,于是刘备谈出了“鱼水”之论。这是关羽对诸葛亮的嫉妒,是早期的事。
不过,像关羽那样骄傲自负的人,估计在以后也不会太服诸葛亮的。根据上引王夫之的分析,刘备与关羽关系最铁,信任关羽胜过诸葛亮,又怀疑诸葛亮与其在东吴做官的哥哥诸葛瑾会勾结起来,那么,关羽在其中必然会做一些手脚,史籍虽无明文记载,却是情理中事。小说在这方面有一些展开性的描写,根据就在于此。
马超归附刘备后,关羽对马超有些嫉妒,所以给诸葛亮写信,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比。诸葛亮知道关羽“护前”(骄傲护短),回信说马超很了不起,但还不如你美髯公绝论逸群。关羽“省书大悦,以示宾客。”(《三国志·关羽传》)
又据《三国志·黄忠传》和《费诗传》:刘备作了汉中王,任命关羽为前将军,想用黄忠做后将军,诸葛亮怕关羽“不悦”,觉得不太合适,还是刘备派费诗为使者,说服了关羽。人们读史至此,也许要责怪诸葛亮滑头,没有原则性,但关羽是刘备手下的大红人,又如此桀骜不驯,诸葛亮不和点稀泥,又有什么办法呢?千载之后,我们犹可以想见诸葛亮的不得已的苦衷!
□ 义释黄忠
黄忠是蜀汉的名将,《三国志》把他的传记与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赵云并列地编入一卷中,《三国演义》称这五个人为“五虎将”。
《三国演义》有“关云长义释黄汉升”的情节,说的是赤壁之战后,刘备南征荆州四郡,取了零陵、桂阳、武陵三郡之后,命关羽攻取长沙郡。长沙太守韩玄命老将黄忠与关羽交战,关羽欲用拖刀计斩之,而因为黄忠马失前蹄,落下马来,关羽不忍心杀他,饶了他一命。次日又战,黄忠为了报答关羽的不杀之恩,用“百步穿杨”的箭法射了他的盔缨,而没有伤及要害。两个人的交战情况都被韩玄看到,回营后欲斩黄忠,亏得大将魏延救下黄忠,杀了韩玄,二人投降了关羽。
这个情节于史无据,为《三国演义》所虚构。根据史书,我们只知道,刘备南征荆州四郡,带去了诸葛亮与赵云,却没有带去关羽的记载。看来关羽和黄忠并没有在长沙郡交过手,当然也就没有“义释黄忠”的事了。另据《三国志·黄忠传》:当时黄忠镇守攸县(今湖南茶陵西北),刘备兵到长沙,韩玄投降,黄忠也随着投降了,韩玄何尝死于魏延之手?
事隔多年之后,关羽镇守荆州时,黄忠在定军山斩了曹魏大将夏侯渊,声威大震。不久刘备做了汉中王,任命关羽为前将军,黄忠为后将军,当前部司马费诗到荆州去宣达王命时,关羽愤怒地说:“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!”不肯拜受官职。亏得费诗义正辞严地进行开导,关羽才感悟而拜受(见《三国志·费诗传》)。可见关羽很看不起黄忠,他们并没有在战场上互相放过一把的生死之交。
□ 单刀赴会
“关云长单刀赴会”也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,它在宋元时期便广为流传,《三国志平话》和宋元戏曲都有此内容,元曲大家关汉卿有《关大王单刀赴会》一剧。这些作品都从尊蜀贬吴的立场出发,对史实作了许多改动。
《三国演义》又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加工。说的是:刘备取得益州以后,东吴要索回荆州,双方争夺荆州的斗争激烈起来。鲁肃和关羽各带重兵,在陆口(今湖北嘉鱼西南)一带对峙,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。鲁肃思得一计,在陆口寨外临江亭上邀关羽赴会,暗中伏下刀斧手,伺机杀之。届时关羽只带亲兵十余人,由周仓杠着大刀,单刀赴会。由于关羽事先有所准备,会后才脱了险。
从评话、宋元戏曲直到《三国演义》以至近代戏曲,都突出了关羽单刀孤胆、机智勇敢的凛然正气,而鲁肃在他的反衬之下,却成为一个尴尬被动,窝窝囊囊的人物了。但按照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和韦曜《吴书》的记载,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,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,“单刀赴会”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,而是鲁肃。
所谓“单刀”,并不是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,而是赴会的将军们(双方各有数人)各带一把佩刀。赴会的地点不是陆口,而是益阳。当时关羽和鲁肃的军队在益阳(今湖南益阳市)相拒。小说的描述,就是本之于史书。
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还记载说:当鲁肃在会上责备蜀汉方面不归还荆州时,坐上有人大声地插话辩解,被关羽叱退。这个插话的人,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子,《三国演义》上说是周仓。这当然是没有根据的,因为上面说过:周仓是一个虚拟的人物,根本就不见史书的记载。小说把这个插话的人写成赵累,尽管也不是实录,但历史上确有此人。他是关羽手下的将军,关羽败走麦城时,他也被吴人俘获了,后来下落不明。
□ 吕蒙之死
据《三国演义》所写,关羽死后,孙权因为在荆州的胜利,设宴大会诸侯庆功,置吕蒙于上位。忽然关羽附体于吕蒙,大骂孙权和吕蒙,吕蒙当即七窍流血而暴亡。这不符合史实,实际上吕蒙之死与关羽的追魂夺命毫无关系。
根据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记载;吕蒙在白衣渡江以前向孙权上书,自称常常有病,要求“以治疾为名”,把自己调回建业,可见他是一个老病号了。关羽败死不久,吕蒙也因为旧病发作医治无效而死亡。这在时间上只是一个偶合,如果说其中有什么因果关系的话,那是因为吕蒙在讨伐关羽的过程中过于劳累了,心力交瘁引起旧病复发和转剧而导致死亡。
吕蒙死时42岁,如果关羽活了60岁,他小于关羽18岁。
□ 水淹七军
关羽进攻襄樊不久,就发生了“水淹七军”的事件。《三国演义》描述此事说:时值八月秋天,连日大雨不止。关羽把军队移于高阜处,差人堰住各处水口。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,命人放水淹了魏将于禁的七军,于禁投降,庞德奋战被擒,誓不投降,引颈受刑,壮烈而死。
总的看来,《三国演义》所述,大的轮廓尚符合史实,而情节间有出入。最大的出入是,综合《三国志》各传的记载,水淹七军是由于汉水突然上涨所致,魏军是遭受了自然灾害,并不是关羽有预谋的决堰所致。当然,关羽多年镇守荆州,熟悉江汉一带的地理、气候、水文等情况,在高处扎营,避免了水患,又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消灭了敌人;而于禁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,扎营于低处,又缺乏警惕性,没有防御天灾,导致了战争的失败。
从这个角度看,双方的胜负也并非完全取决于天灾,也包含着人谋的作用,也有一个军事指挥者的主观能动性问题。但因为天灾而水淹七军和因为关羽的事先谋划而水
拉贝日记 -约翰·拉贝1066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苏联祭 大明十五疑案 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 往事不忍成历史 作者:阎明 九龙策之八崩云 尼雅 暗杀斯大林的计划 刘备:"常败"的英雄 方士的历史 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林肯杰作选 如果这就是宋史 日本史话 大唐:魏家逆子,开局震惊李世民 九龙策之九霸王 凋落的红颜 狼烟北平1
玉絮穿越了,她既不是王牌特工,也不是医毒双绝的神医,只是一个平凡的女高中生,既没穿成高门世家的千金小姐,也没穿成皇室贵族,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姑好吧,还挺符合身份,就是她爹居然给她买了个童养夫回来!她口嫌体正直,嘴里我不要包办婚姻,我要自由恋爱!内心别说,我这童养夫还挺俊俏,吸溜吸溜~楚霄...
...
鬼游天下简介emspemsp我以前也不相信世界上有鬼,直到我低头看见自己尸体的那一刻。城隍庙偶遇道士,枫树林救出替死鬼姐妹,青云观中的老顽童仙人,再到结识妖族小玄猫于阴曹幽冥担任阴差一职我飘荡于天地,纵横于阴阳。以鬼...
妙指神医简介emspemsp关于妙指神医掌门不做了,足够低调了,可还是有这么美女来缠着我...
早死再不斩为何逃过一劫?五秒卡卡西为何不再缺蓝?平凡普通人频频变强,又是何人所为?阴阳界妖怪屡现忍界,背后究竟是谁?这一切的一切,是忍者的进步还是阴阳师的崛起?我是源右止,带着阴阳师系统,颠覆了整个忍界。如果您喜欢我用阴阳师颠覆火影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天降我才必有用简介emspemsp关于天降我才必有用我本天上逍遥仙,老君炉前炼金丹。酒后失德贬凡尘,谁知人间也艰险。尔虞我诈争名利,勾心斗角无下限。天降我才必有用,越挫越勇越向前。翻手为云覆手雨,我命由我不由天。...